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西藏 > 旅游气象

志愿者是去添乱?

【字体:   2015-04-26 17:40:25   来源: 网易新闻  

汶川地震四川政府呼吁志愿者参与救援,国内外130万名志愿者投入救灾工作,由于地震期间救援人员不足,某中学搜救现场,校长同多名成人因要救援人员先救学生,而失去生命。2011年日本地震就有人表示"如果因为人手不足而让问题恶化,不如让志愿者大量进入灾区协助。

鲁甸县发生地震后,众多民间公益机构、救援队伍奔赴灾区,大批志愿者也纷纷涌入,他们中,多数人并未受过专业训练,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引发了思考。

但另一方面,超过70个民间组织在前线开展救援,却彰显出专业志愿者的匮乏。一面是非专业志愿者的大量涌入,一面是专业志愿者的匮乏,那么,志愿者该如何参与救灾?公益人士认为,热情值得肯定,但是希望志愿者理性参与,救灾不一定在现场。

政府发文提醒志愿者勿入灾区

从汶川、玉树到芦山、鲁甸地震,作为蓝天救援队外联部部长,王英颉一次又一次无奈地面对着志愿者无序涌入。

王英颉认为志愿者有参与热情是个好现象,但是非专业志愿者无序涌入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志愿者只背一个小包,带够两三天的方便面,单枪匹马来到灾区,没有任何的救援工具。“即使有志愿者带了手电帐篷,因缺少专业技能,他甚至连自身安全都无法保障”,王英颉补充。

民政部5日发布公告,鉴于目前灾区尚处于紧急救援阶段,且交通、通信、住宿条件不便,加之余震不断,建议非专业救援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现阶段不要自行前往灾区。

对此,蓝豹救援队志愿者江旭辉十分认同,她觉得志愿者服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体系,每个人应各司其职,不能逞强。

“不建议非专业的救援人员盲目赶去灾区,有时候反而会添乱。后方的支持、协调工作同样重要。比如灾区堰塞湖周边需要净水器,前方志愿者及时传达给后方,后方志愿者即可做好准备,或采购或爱心企业捐赠,这种信息的传递也非常重要。”江旭辉说。

灾区救援切忌单打独斗

和川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贺永强参与近6年的8次地震紧急救援行动。他对此次地震中对志愿者理性进入的宣传和引导表示认同。

王英颉也表示,云南政府应急预案成熟,懂得和民间配合,做起来非常高效。“以前民间和政府、部队是各干各的,这次完全不同,他们经历多次灾难也非常成熟,知道如何协助民间救援队搜救。”

对灾区各阶段志愿者的需求,贺永强进一步说,在紧急救援阶段,至少三天内,只能是专业救援志愿者开展搜救工作;在过度安置阶段,如果普通志愿者想参与可以提前联系公益组织,协助做物资搬运和发放等事情,这个阶段仍需要专业志愿者和社工,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开展垃圾处理、防疫等工作;灾后重建阶段,对于志愿者则有更高要求,需要扎根社区并且开展长期社区服务。

贺永强说,志愿者的热情值得肯定,但是应该理性参与,救灾不一定在现场。他建议志愿者可以事先询问下哪些公益组织需要志愿者,自己能不能去做。这样既找到组织,又找到进入灾区的渠道。

专业救援力量匮乏缘于缺乏支持

鲁甸地震中,蓝天救援队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合作,为基金会的救灾和安置阶段采集数据,基金会也会给5万块钱左右用于救援支出。“这点钱远远不够维持救援队在灾区的活动。”王英颉算了一笔账,蓝天救援队共派出32支队伍241人,50辆车在灾区开展救援,平均一个人的成本要1.2万至2万元,“这几乎全是队员自掏腰包。”

资金的缺乏也导致救援的捉襟见肘,这几天,蓝天救援队在堰塞湖上作业时,需要冲锋舟,而一支冲锋舟要3万元钱,“我们曾向公益组织申请,也向公众募过款,但没有效果,基金会的捐款全部定向用于灾民安置,没有用在救援队的费用。”

此外,队员们基本安全保障严重缺失,国内的保险公司甚至拒绝卖保险给他们,王英颉坦言,最害怕队员出现意外。因此,救援不能冒进。

贺永强解释,在国内,志愿者的保障和支持,从立法和政策方面,都是空白和缺失的。政府应在平时的灾难预案中,把民间力量当成重要组成部分放进去。当灾害发生时,主动和民间救援力量建立合作,以提供相应支持。

专业志愿者面临后继无人

王英颉介绍,西方国家的公民救灾意识都很强,没有专业技能不会去灾区,如水上救援一定要具备相应资格,如果没有却参与救人,可能被起诉。

而专业救援队经过认证具备一定资质,当某区域发生事故后,政府的接警中心就会主动联系救援队出警,他们只要一出队,政府对他们就有一个工资标准,他们救援回来是有收入的。

民众安全队是香港著名的民间救援队,也是保安局下的辅助制服部队。政府每年为民安队拨款7000万港币,平时志愿者轮流值班,不领薪酬只拿补助,原雇工单位不扣工资,这些条文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在澳大利亚,各类应急救援机构中主要是成千上万训练有素的志愿者,他们掌握各种救援技能,取得全国通行的资质,政府应急管理机构还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救援装备。

专业救援培养希望在民间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紧急救援部主任王鹏看来,地震发生后,最重要的是震区百姓的自救和互救,“你具备一定的减防灾知识,这远比救援人员千里迢迢赶过去救助要有效得多。”

因此他认为,做好减防灾知识普及,加强城市、农村、学校的减防灾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才是长久之计。

而对个人志愿者的救灾热情,贺永强认为,需要保护和科学的引导。

“从情感到行动需要一个过程。如没这些冲动型志愿者参与,怎么可能从一颗种子变成大树,”贺永强说,这一定是来源于参与的土壤。

王英颉也表示,民间救援队很多队员都是从冲动的志愿者过渡来而来,他们到灾区亲身感受后,发现有序和有技能救灾是最需要的。只要有效地引导和分流,他们就会从无序的志愿者转化成专业的后备力量。

编辑: 中国天气网西藏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