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西藏 > 西藏气候 > 西藏农业气候区划

西藏农业气候区概述

【字体:   2010-07-05 09:34:15   来源: 西藏自治区气侯中心  

    西藏是以农牧业为主体产业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2004年农牧业总产值占全自治区工农业总产值的30%,发展农牧业不仅是现阶段西藏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牧业的战略地位是不会改变的。农牧业发展速度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农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全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建立一个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生态效益稳定、良性循环的农业经济机制,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农业目标,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西藏农牧业发展战略的总目标。要使农牧业生产按预定目标发展,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农业要发展必须根据不同农牧业区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实行分类指导,提高气候资源和农畜副产品的利用率,提高农牧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西藏农业气候区主要为 :

1.山地热带湿润气候区 2.山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3.高原温带湿润气候区 4.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5.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 6.高原温带干旱气候区 7.高原亚寒带湿润气候区 8.高原亚寒带半湿润气候区 9.高原亚寒带半干旱气候区 10.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 11.高原温带湿润气候区

 一、山地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区(IA)

本气候区位于西藏的东南边缘的低山地区,一般指在1100米下的河谷,该区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生长着繁茂的热带常绿雨林和季雨林,土壤为砖红壤,可种植热带水果和经济作物,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由于受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冬季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入侵,使这时冬季的气温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约高2--4℃,夏季(暖季)由于云雨极盛 ,降水充足,抑制了高温发展,故气温反而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低,该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全年日平均气温均超过10℃,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0℃,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一些地段如本地区的巴昔卡、前门里一带一般年降水量为3000--5000mm,最高年份可达7500mm以上,是我国陆上降水最多的地区,具有热带湿润气候的特色。

本地区土壤主要为黄红壤、黄壤,由于地势陡峻,河谷深切,交通不便,耕地面积不是很大,自然优势也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二 、山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区(ⅡA)

本区位于藏东南林芝、易贡、波密以南,即雅鲁藏布江大拐以南的低山、河谷地区,该区地形呈“∧”,谷地和山坡均为森林覆盖,植被茂密,生长着山地常绿阔叶林,农作物种类很多,有水稻、粟、黍、玉米、小麦等,西藏的水稻集中分布在本区的察隅、墨脱两县。

本区年平均气温约为12—18℃,年内温度变化为: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缓,5~9月的气温比较稳定的特点。另外冬不寒冷,夏无酷暑是本区的气候特点之一。由于地形的作用,南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在迎风面产生较多的降水,一方面水汽沿河谷北伸,可以到达较北的位置,因此,该区内降水差异大,年降水量达1000-2500mm左右;东部察隅河谷降水较少,如吉公为793.9mm,年内降水的季节分配也较均匀,春雨多于秋雨;本区降水日数多,如察隅为175.5天,而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均较低,一般在2000小时和40%以下。

本地区大风日数也很少,如察隅30年记录中平均不足1天,有的地方尚未过出现大风。

本区雷暴和冰雹出现的机会比其它地区少,如察隅,全年雷暴日数不足13天冰雹在30年(1961-1990年)间未出现。

除上述地区外,喜马拉雅山中段南翼的亚东、樟木、吉隆等地,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但在我区境内分布不连续。

三、高原温带湿润气候地区(HⅢA)

本地区位于西藏的东北部和拉萨市的东部,年降水量较多,大部分地区在600mm以上,受地形的影响,在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迎风坡形成两个相对多的雨带。一是波密 ̄嘉黎的多雨带,年降水量在700-900mm;二是索县-丁青的多雨带,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

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热量条件较好,如林芝、波密年平均气温为8.5℃,最暖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6℃和16.4℃,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左右,≥0℃积温超过3100℃其初、终期间的日数在300天以上,这些地区可生长冬、春小麦、核桃、苹果、梨桃、 云杉、冷杉、高山松和少量的落叶松等.而在念青唐古拉山以北, 热量条件差,如丁青年平均气温为3.2℃,最暖月平均气温仅为12.2℃,最冷月平均气温为-6.7℃,≥0℃积温为1803.1℃,其持续日数为215天,作物以春性作物为主。

由于索县、丁青等均为半农半牧地区,所以冬、春的大雪(降雪量仅次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往往造成积雪覆盖草场等,常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灾害。另外,本区雷暴活动特别频繁,如索县全年雷暴日数达94天,是西藏雷暴最多的地方。

总之,霜冻、冰雹、雷暴、大雪等是本地区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因此,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加强防御措施,可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地区(HⅢB)

本区在西藏境内不连续,为方便起见,分别予以概述。

(一)、三江河谷地区

本区大致位于昌都至茫康县以南到云南边界线之间的三江河谷地段。地形复杂,由西向东依次排列着念青唐古拉山、伯舒拉岭及怒江河谷、他念他翁山(怒山)及澜沧江谷、达马拉-宁静山和金沙江河谷,呈南北走向,利于冷空气的南北交换,由于谷深坡陡,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一山有四季”及“十里不同天”乃是这里气候的真实写照。

本区降水较多,森林广布,同时,由于暖季中北部多切变线活动,因此本区北部降水多于南部,如昌都年降水量为473mm,而南部的卡贡为300mm。降水的年内分配情况为春雨大于秋雨,夏季降水量的集中程度南部高于北部,但是,春季降水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却是南部低于北部,这主要是由于深切峡谷“雨影区”所造成的缘故,破坏了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的一般规律。

本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的时期是从2月下旬到11月下旬,持续日数在270天左右,积温在3000℃左右,是西藏热量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适宜于农作物外,还适于核桃、苹果、梨等多种果木生长。在与云南相邻的茫康县的盐井一带,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河谷有辣椒树、篦麻树以及柑桔、油桐、棕榈等亚热带植物。

(二)、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

本区东起工布江达、朗县、加查一线,西抵羊八井、桑日县的沃卡至错那北部一线。本区年平均气温受拔海高度和纬度的影响,显得较为复杂,年平均气温在-0.4-9.0℃之间,最暖月平均气温在8-17.0℃之间,平均气温在东西之间差别小,而南、北差异较显著。如处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加查,年平均气温达9.1℃,,最暖月平均气温达16.5℃,≥10℃积温也可达2514.7℃,因此,喜凉、喜温作物均生长良好,为山南地区的主要农区之一。如其南部的错那年平均气温在-0.4℃,相差9.5℃,错那≥10℃积温则为零,为半农半牧地区之一,这里四季不分明,雨日多,蒸发小,冬季寒冷多雪易遭雪灾、霜冻危害,有少量的麦类、豆类、油菜等作物;在错那南部拔海3000米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区≥10℃的80%保证率的初终期(130天左右)较长,降水量大,呈现亚热带气候特征,适宜发展茶叶生产,这里有着我国最高的茶场-高峰茶场。

在加查北部的当雄、林周一带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与加查相差7.6℃,最暖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青稞等喜凉作物虽每年都有种植,但不能保证收获,是拉萨市的牧业县,天然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

五、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地区(HⅢC)

本区东起曲松,西达冈仁波钦峰下,雅鲁藏布江中部的达孜、泽当、措美、浪卡子、江孜、白朗、日喀则、定日、萨嘎、仲巴、拉萨市等包括其中,位于“一江两河"的河谷地带,是西藏最主要的农区。

该区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冷空气不易侵入,所以温度的年变化不十分剧烈,气温年较差小,一般年平均气温在0.0-9.0℃之间,最暖月平均气温为15.8℃,该区内≥0℃积温在1400-3000℃之间,(而个别地段如贡嘎可达3205.6℃),其持续日数在200-290天左右,由于生长季较长,暖季的温度又比较适宜,所以本区不但可以种植农作物等,且种植上限也较高,如羊卓雍错湖滨,海拔为4400-4600米,尚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圆根、油菜等作物,而且果实丰硕。

本区年降水量在250-500mm左右,由东向西递减,江孜、定日、隆子一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雨影区,年降水量较少(如定日仅为250.5mm).本地区降水量的变化为单峰型,季节分配极不均匀,由于降水高度集中在6-9月,易造成春旱、夏涝现象,本区降水的另一特点是夜雨多,夜雨率高达80%左右,是全国雨季夜雨最多的地方。本区光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在2900-3200小时左右,且冬季大于暖季,如隆冬季节,白天也不是十寒冷.本区太阳辐射强烈,西藏年总太阳辐射量最高值出现在该区的拉孜、日喀则,可达7938.7焦耳/平方米.年。

本区由于辐射特别强,温度又较高,蒸发也较旺盛;另外本区大风日数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如定日高达89.2天,而江孜可达30天,大风主要集中在干季,最多月可达16天,而在湿季大风频率很低,有的月份才出现一天。

本区冰雹的发生率相对低些,但随着地势升高,降雹也增多,如浪卡子平均每年约23.2天。

六、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地区(HⅢD)

本区位于西藏的西南部,包括噶尔、札达的全部及日土、革吉、普兰的一部分,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

本区气温年较差比较大,如普兰达22.5℃,热量水平南、北也不一样,如南部的普兰年平均气温比北部的狮泉河高2.9℃,≥0℃积温也高,本区冬季寒冷,暖季温和,年、日较差均较大,反映了大陆性气候的特色。

本区内干燥少雨,年降水量均在200mm以下,其分布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如南部的普兰为168.3mm,北部的狮泉河却为74.4mm,而噶尔少到约70mm,是西藏降水较少的地区.从降水量季节分配上看也是各地不一,如普兰除暖季有较大的降水外,冬、春季也有较丰富的降水,而狮泉河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暖季,其它各月的降水量则极少。

本区日照时数多,日照百分率高,年日照时数均在3000小时以上,同时该区年平均风速也大,均在3m/s以上,北部多大风,如狮泉河的年大风日数可多达113.4天。

本区内,其中普兰、札达、嘎尔、日土为半农半牧地区,可种植春性作物豌豆、早熟油菜等,其它为牧业区。

七、高原亚寒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区(HⅣA)

本区位于西北部丁青以西和藏北东部的部分地区,处在藏东高山峡谷和羌塘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

热量条件受拔海高度的影响,气温由东向西递减,如东部的索县年平均气温1.5℃,而嘉黎却为-0.6℃,最暖月平均气温索县为11.2℃,嘉黎则为8.7℃,≥0℃积温索县为1519.8℃,嘉黎则为1097.8℃。

该区内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如南部嘉黎年降水量为699.1mm,而北部的索县为581.5mm。总的来说,降水量均较多,降水主要以固态形式为主,年内降雪期很长,如嘉黎降雪的最早初日在8月19日,终日在7月14日,积雪日数达116天,而索县降雪的最早初日在9月12日,终日在6月21日,积雪日数为67天。

本区内,比如、 索县为半农半牧地区,嘉黎为牧区,其中东部的河谷地区分布有圆柏、杨树、桦树、冷杉等树种组成的森林及灌丛,其余为草甸植被,南部边缘地区种有青稞、豌豆、油菜等耐寒作物。

八、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地区(HIVB)

本区为藏北的聂荣、那曲、当雄等县,河流较多,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分别横亘在本区的南、北两侧,两大山系在本区呈">"型,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本区气温较低,北部的那曲、安多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左右,最暖月年平均气温为8.8~9.4℃,南部的当雄年平均气温较高为1.5℃,其最暖月年平均气温为10.8℃,≥10℃积温安多较低为850.4℃,当雄较高为1491.8℃,≥10℃积温安多为67.8℃,当雄为324.1℃,由于气候寒冷,除河谷湖滨局部有种植业外,基本上是纯牧业区,以高山草甸为主。

本区年降水量在400- 500mm,地区间差异不大,降水也以固态为主,本区是西藏冰雹和雷暴最多的地区,如那曲达35.4天,而且降雹多集中在5- 10月,而6-9月的冰雹日又占85%以上,那曲可达97%。

本区年平均风速也较大,如泽库高达4.1m/s,年大风日数那曲超过100天,且冬春季节出现最多。

九、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地区(HIVC)

本区范围辽阔,包括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西部及南部、阿里地区的南部、藏北中、东部,平均拔海在4000米以上,地势平缓,湖泊众多。

区内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如申扎为-0.2℃,帕里为0.0℃,年内各地气温变化的剧烈程度南、北也各不相同,北部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急,气温年较差较大,在23℃以上;南部气温的年变化比较平缓,年较差小,在18℃以下。

本区气温严寒干燥,最冷月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最暖月平均气温如申扎可达9.4℃,北部双湖一带估计在6.0℃左右,可种植白菜、圆根等作物,南部由于大小湖滨密布,气候条件好于北部,个别湖滨地区可种植春小麦、春青稞等作物。

本区降水量在270-470mm之间,平均风速较大,在3.2-4.6m/s之间,也是冬、春多大风,本区为纯牧区,种植业极少,仅在申扎、措勤等地有青稞种植,但产量低,不保熟,另外南部边缘的帕里在4000米以下的地区也种有春青稞、春小麦。

十、高原亚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地区(HIVD)

本区位于西藏的西北部,高原面保留得较为完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气候极端干燥。

由于拔海高,本区内热量条件很差,年平均气温大都在零度以下,积温很少,改则年平均气温为-0.3℃,但需要指出的是,改则一带暖季的温度比较高,最暖月平均气温可达12℃,加上降水相对较多,草场较西部稍好。

本地区气温年、日较差均大,如改则年较差为24.5℃,超过那曲、安多等地,日较差为17.1℃,是仅次于定日的西藏有观测记录地方的最大值,说明该区气候的大陆性较其它地区更强烈。

本区全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东南部在160mm左右,到日土北部降至30mm以下,是西藏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年内降水量高度集中在6-9月,这里的降水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本区风速大,如改则年平均风速为4.2m/s,年大风日数达129天,均仅次于高原上的安多,与大风相伴发生的风沙日数也多,如改则2月份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次风沙天气。

植被类型由东向西为高原针茅草原-荒漠沙生针茅草原-山地荒漠,本区主要是半农半牧地区和纯牧业地区,但在改则的康托,拔海为4700米,仍种有春青稞,但不能保熟,产量很低。

十一、高原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地区(HVD)

本区位于藏北高原、西北部边缘,地势起伏较缓,气候严寒干燥,但拔海高,太阳辐射很强,年平均气温在-4.0℃以下,≥0℃积温在500℃左右,热量条件非常差,区内降水量北侧是自东向西呈递增趋势,南侧则自东向西递减,东部年降水量接近200mm,中部年降水量约为30~50mm,干旱程度较为严重,降水大多以雪、霰、冰雹等固态形式为主。

土壤多为砂质,质地粗糙,土层浅薄而贫瘠,其上分布着以苔草和紫花针茅为主的高寒荒漠草原与青藏苔草和垫状驼绒藜组成的高寒荒漠草原,由于缺少水源,植物稀少不宜利用。

摘自《西藏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及其区划》   作者:杜军

编辑: 中国天气网西藏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